雪,在太阳冒头的那一刻,突然就停了。
千里冰封的原野之上,数万即将出征的大明虎贲无声肃立。
寒冷垂红了他们的脸庞,鸳鸯战袄外套着的铁甲锁子甲上,记是冰霜。
但他们之中,那面火红的大明战旗,依旧在风中高高的飘扬。
肃立的战士们,人人的眼中都带着狂热,记是期盼的看着前方。甚至有人因为激动,而浑身发抖。
骤然,一顶黄罗伞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。
紧接着是数十名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校尉开路,再接着是一队金甲骑士沿途护卫。
黄罗伞下,白马之上。
代表着至高皇权的五爪金龙好似活着的巨龙一样,缓缓从云端走向人间。
陡然之间,天地颤抖。
那是无数将士们在疯狂的呐喊,“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”
历来征战,再也没有比君主莅临前线亲自鼓舞士气,最能激动人心了。
那缓缓而来的巨龙,更让这些热血男儿知道了,他们为何而战。
~
“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”
白色战马之上,风中的朱标身子也隐隐有颤抖。但不是因为风,而是因为激动。
他目光所到之处,记是大明的旌旗和儿郎们刀枪。
仿佛只要他一声令下,哪怕前面是山也能踏平,前面是河也能截断。
一时间,一股从未有过的壮烈激荡在他心中油然而生。
“翌日,我未必不能如唐太宗那般,带兵踏破贺兰山阙”
朱标心中傲然道,“我要让世人知道,我朱标之所以是大明的储君,绝不只是因为我是嫡长子。而是因为我当之无愧!”
吱嘎吱嘎
战马的马蹄踩着昨夜的积雪,走到了勇士们的面前。
他走的很慢,是因为想要看清楚每一张勇士的脸。
走的很慢,也是为了让这些勇士们,看清他的脸。
当他的目光跟勇士们的目光对视,回馈他的,是一个个必死的决心
“纳哈出必败!”
牵马的朱棣看着将士们眼神的神色,又回头看看马背上的朱标,心中暗道,“这些人从大哥来的这一刻起,就已把性命抛之脑后了!神挡杀神佛挡杀佛”
随即,他的心中又记是黯然。
他也曾在无数个夜晚,试图幻想过。
倘若有一天,假如有一天或许有一天,他亲率大军饮马长江,兵锋直抵应天府。
那时,那这位从小就让他朱棣活在阴影之中的大哥,会作何感想?
而就在现在这一刹那,他明白了,一切真的都是幻想。
即便他能夺取北平,即便他们占据大明北边半壁江山,即便他统兵数十万。
可若真的两军对垒的时侯,当他这位太子大哥骑着白马穿着龙袍,出现在数十万大军阵前鼓舞士气的时侯。
都不用打,他朱棣就败了。
甚至他手下引以为傲的燕山三护,都会放下手中的武器,匍匐请罪!
~
李景隆带着一群侍卫,步行跟在朱标的战马旁。
他能清晰的感受到,马上的朱标正沉浸在一股激动之中。
而那些沉默的将士,也犹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。
“太子爷!”
李景隆低声道,“洪武元年,大明北伐,皇上虽未御驾亲征,但也亲至汴梁检阅三军。是以,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。而今,征伐辽东纳哈出之前,太子亲临军中激励三军,也必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!”
朱标微微低头,对上李景隆的目光,然后徐徐点头。
“儿郎们!”
朱标的战马,--≈gt;≈gt;立在高台之下,他登上检阅台,大声开口。
“儿郎们!”
李景隆带着众侍卫,复述呐喊,使得声音能传达于天地之间,不使一人漏听。
“十八年前,洪武元年!”
朱标继续大声喊道,“大明誓师北伐,三十万虎狼之师挥兵北上!”
“我大明洪武皇帝,御驾亲至汴梁,犒赏三军激励将佐,故三军振奋勇往无前。”
“沿途北上,攻克关山,收复燕云十六州,一扫我汉家三百年颓唐之势,再造我华夏,一统之版图!”
“胡虏北窜,惶惶不可终日!”